
5月13日,在2017第三屆中國城市智慧水務高峰論壇上,安恒水聯網公司總工程師王志軍先生正式對外發布“DMA2.0”新理念,為供水管網漏損管理提出了與時俱進的完整方案,在傳統的DMA中增加了規劃、管理等屬性。王志軍先生在高峰論壇上,發表了名為《DMA2.0 提升漏損管理能力》的主題演講,闡述了“DMA2.0”的理念:“DMA2.0”是傳統DMA理念的延續,是傳統DMA的升級版。
DMA理念是80年代提出的,被定義為供配水系統中一個被切割分離的獨立區域,通常采取關閉閥門或安裝流量計,形成獨立計量區域,是控制城市供水系統水量漏失的有效方法之一;也就是說傳統的DMA被定位是技術手段,缺少管理能力。隨著DMA理念在供水行業不斷的運用,大家對DMA實現有著各種各樣的理解和實踐,由于DMA是指導性建議,在實踐中缺乏清晰的實現方法。安恒水聯網團隊在歷時六年的實踐中明確認識到傳統的DMA理念支撐不起供水管網漏損管理體系的構建,只有將漏損控制與漏失控制的手段結合搭建有效的實踐體系, 才是充分利用了幾十年來發展的新技術和手段并對傳統DMA拓展升級?!癉MA2.0”為每個DMA區域添加了的管理和個體屬性,打通數據壁壘,增加DMA的自屬性和業務融合、管理能力以及落地能力,實現基于DMA技術的漏損精細化管理。
王總在發言中強調DMA沒有層級,DMA與區域管理是有區別的。高覆蓋率是DMA管理成功的關鍵,這種特性讓用戶能快速、敏捷地實踐供水管網的漏損管理。而區域管理是對水量宏觀的管理,是對不同部門責任明確確定,是自上而下的建設方式。
目前,DMA的技術手段已經趨于成熟,國家也在大力推廣使用DMA的方法來降低漏損率。安恒水聯網堅信“DMA2.0”的理念能助力實現15年國務院印發的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(“水十條”)中的考核指標:到2017年,全國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2%以內;到2020年,控制在10%以內。通過“DMA2.0”并結合其他技術手段等方式,加強漏損控制管理,在漏損嚴重或缺水城市開展供水管網DMA管理示范工程。更可以為智慧管網、智慧水務乃至智慧城市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,支持DMA提升供水企業的管理效率,實現長期的商業成功。